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学院要闻>>正文
学院要闻
艺心同行|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 “绘见真我”彩绘面具中的心灵对话团辅活动
2025-04-10  

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引导大学生在艺术表达中实现自我觉察与情感释放,4月10日,由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和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绘见真我”彩绘面具心灵对话团辅活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行。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张晶受邀参加活动,活动由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陈心贝主持,活动吸引了全校20余名学生参与,通过面具创作、心理隐喻解读与团体对话等形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探索之旅。

活动在张晶老师精心设计的破冰游戏“雨点变奏曲”中欢快启幕。随着“小雨沙沙”的指令,同学们用指尖轻叩掌心;当“暴雨倾盆”的口令响起,整个教室顿时充满此起彼伏的跺脚声与欢笑声。这场别出心裁的声音协奏曲,如同春日细雨般悄然消融了初识的拘谨。

辅导员陈心贝结合生活实际,为同学们解释了心理学上“人格面具”的概念,以及彩绘面具的创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她讲到,通过彩绘面具,可以让学生探索自己的不同面向,认识到哪些是适应社会的面具,哪些是真实的自我,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



‌艺术为媒:空白面具承载内心图景

活动现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纯白脸谱为画布,自由运用丙烯颜料进行创作。“无需考虑绘画技巧,只需跟随当下的情绪落笔。”活动负责人陈老师强调,彩绘过程旨在打破语言表达的局限,通过色彩、线条与符号构建潜意识的外化通道。创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用明快的几何图案展现理性思维,有的以泼墨式笔触宣泄压力,还有的通过冷暖色调的碰撞呈现内心的矛盾与调和。






心灵对话:在分享中照见真实自我

创作完成后,活动进入“心灵解码“环节。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心理教师则从象征心理学角度进行引导分析。“这幅面具左半边的深色图案,或许隐喻着你对外界评价的在意,而右侧的花纹则代表突破束缚的渴望。”随着解读的深入,许多学生坦言在创作中发现了被理性思维压抑的情感需求。教育学部王雯硕感慨:“完成后的面具,是我内心的映射。通过这次活动,我像是给自己的内心做了一次深度探索,也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文学院李美璇分享道:“绘制面具的过程也很有趣,涂抹颜色的过程解压,描画花纹的节奏舒缓,在忙碌的学习生活里,是很好的调和剂。”生命科学学院路瑶:“这场活动让我学会以更包容的视角拥抱自己。未来的日子,或许我仍会戴着‘面具’前行,但至少现在,我看清了面具下真实的模样,也接纳了那个不完美却鲜活的自己。”





创新探索:五育融合赋能心理育人‌

本次活动是构建“艺术+心理”育人模式的重要尝试,面具作为人格具象化的载体,帮助青年学生在安全情境下完成自我暴露与重构。这种将美育与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新路径。


活动在热烈的交流中落下帷幕。许多同学表示,彩绘创作不仅是艺术的尝试,更成为照见内心的一面镜子。正如活动主题“绘见真我”所寓意的,当画笔触碰面具的瞬间,一场与真实自我的深度对话已然发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