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学院要闻>>正文
学院要闻
喜报|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在2025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中斩获佳绩!
2025-10-10  

在刚刚结束的2025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天津赛区及全国总决赛结果相继公布。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多家教育厅认定,“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对接联合国国际赛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大赛始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12届,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每年,超过1,000所高校参赛,其中包括90%的985大学和众多知名美术学院。竞赛采用“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制,设立“非命题”“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和“公益”三个赛道,内容有AIGC、乡村设计、可持续设计、未来设计、国潮·非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视频设计、交互设计、人居环境与规划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时尚设计、虚拟IP及表情包设计、造型艺术、艺术疗愈、文创及城市IP设计、数字摄影、数字音乐、教学案例等。

大赛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理念,坚持艺术与技术并重、学术与公益并重,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设计,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计,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及联合国机构的称赞。



本届大赛共有1,893所高校参赛,共征集29万余件作品,设立29个省级赛区;985、一流大学参赛率达95.2%设计学学科评估C以上高校100%参赛。参赛作品经过校级赛-资格赛-省级初赛-省级决赛产生了各省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其中一二等奖将晋级全国总决赛。我院学子最终斩获国家级奖项12项,其中包含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在天津赛区竞赛中,共获69个奖项,其中包含一等奖1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8项,再续参赛辉煌。此次获奖作品聚焦地域文化、生态可持续等主题,覆盖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多元领域,题材十分丰富。作品更深度融合乡村振兴、非遗传承、情绪疗愈等社会议题,充分彰显出设计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全国总决赛获奖作品(部分)展示

国赛一等奖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震麟于华庭



创作人员:张书航,李虹亭,李心原

指导老师:贾潍

作品类别:P1-国潮·非遗设计(平面)

设计说明:本系列采用等距透视构图与连续建筑布局,呈现出如迷宫般的古建结构。构图中大量运用了朱红屋脊、青瓦飞檐、龙形回纹、四方铺地等中式建筑语言,同时辅以流动的龙形与装饰边框形成画面节奏。而IP形象「震麟守卫」作为守护者之灵,以狮身龙鬣、麟角虎爪、五彩披鳞的混合形态现身丝巾空间内,或静立檐下、或跃起云端,成为建筑空间中的神秘主角与文化象征。


作品名称:川非遗,纹样绘:巴蜀文化的新织章




创作人员:马纯善,郁兢兢,丁潇

指导老师:李美霞,徐延章

作品类别:A1-广告及海报设计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活化四川非遗,编织文化新韵”为核心理念,挖掘蜀绣、绵竹木版年画等四川非遗图案基因,拆解重组为矢量纹样。延续非遗色彩基因并以现代手法调和,借对称美学融合平面构成技巧布局。让非遗以时尚形态融入日常,传递文化内涵,助力传承活化,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实践样本。


国赛二等奖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生肖万象——AIGC算法生成系列创意设计



创作人员:梁伟

指导老师:要彬

作品类别:L1-AIGC-图片类

设计说明:
为了更好地利用AIGC技术,通过对现有的AIGC技术十二生肖主题创意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现有设计的优势和劣势,为后期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指导。通过收集和分析75余项的AIGC十二生肖主题设计作品,分析现有设计的特点,得出许多设计作品能够较好地传达出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部分设计作品在创新性和文化深度方面仍有欠缺,由于过于依赖传统元素,缺乏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潮流趋势的融合,使得整体设计作品呈现出同质化严重以及不符合当下受众群体的审美趋势。因此,本设计以十二生肖传统文化独特的内涵成为文创产品创作的灵感源泉,经过调研将生肖设计作品与人们的个性化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出12余项设计基础图形,延展设计出20余项文创产品,12幅衍生插画、36余项NFT数字藏品等,衍生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生肖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设计风格相融合,力求在传承中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作品名称:天津地铁鼓楼站室内空间设计




创作人员:龙成正

指导老师:任海澜

作品类别:D4-室内设计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 “地域文化当代转译” 为核心,将天津民间艺术表演元素与地铁鼓楼站(2500㎡)空间功能深度融合。从庆音法鼓、高跷等非遗艺术中提取鼓形轮廓、云纹图案及鼓点节奏,通过金属冲孔铝板、互动投影等现代材料与技术,在 D 出入口以红色氟碳铝板重构鼓楼飞檐意象,在站厅打造 “临时戏台” 声光场景,墙面以瓷砖拼贴抽象化声波纹样,地面融入高跷队列的几何动线。 设计突破传统交通空间模式,形成 “快速通行区 — 文化暂留区 — 沉浸体验区” 三级布局,既满足日均 3.2 万人次的客流疏导需求,又通过声光电装置还原民间艺术表演场景,使乘客在通勤中感受天津漕运文化与民俗魅力。项目曾获天津轨道交通集团 2025 年春运环境提升工程应用认证,实现 “一站一景” 的地域文化标识性设计目标。


国赛三等奖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偶”趣横生—莱西木偶桌游礼盒设计



创作人员:吴静,李昕洁,郝文睿

指导老师:李美霞,王昊

作品类别:P1-国潮·非遗设计(平面)

设计说明:
本礼盒以传承活化莱西木偶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 “非遗 + 游戏” 体验。包装融入中式古建戏台,粉蓝主色调适配年轻审美;提取经典木偶戏形象,经扁平化插画、撞色设计重塑,保留文化符号;棋盘嵌入木偶元素彩蛋,玩家掷骰行棋时,可了解木偶历史、工艺、戏目,实现 “玩中学非遗”。借轻游戏重体验理念,用现代设计重构非遗表达,降低认知门槛,让莱西木偶文化在互动中自然传播,达成传统非遗年轻化破圈与文化传承趣味化落地 。设计运用国潮色彩,通过童趣的色彩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将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作品名称:鸟语星球——观鸟UI设计



创作人员:王辰,宋媛杰

指导老师:袁家宁

作品类别:A2-UI设计

设计说明:
《鸟语星球》是一款面向年轻群体的沉浸式观鸟应用,以“自然治愈+数字游乐园”为设计理念。视觉上采用高饱和度马卡龙色系和圆润流体造型,构建出童话森林般的界面氛围,图标融入羽毛、树洞等自然元素变形设计。


作品名称:五音和合—可感知的数字疗愈体验




创作人员:杨悦,刘阳,孟令斌

指导老师:徐延章,王胜华

作品类别:I1-视觉类

设计说明:
通过音乐的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相吻合,产生生理共振和共鸣,从而达到治疗和调节疾病的效果,为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中医理论提供了科学支撑。本作品主要通过角、徵、宫、商、羽五种音调的音乐演奏和五个脏器的影像画面进行交互,利用科技与艺术手段对五音疗疾这一古老中医理论进行崭新的视觉呈现。




关闭窗口